一
一首诗歌的产生,大体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应命而作,或叫为诗而诗。这必须要先立意,然后再选择材料、组织材料。例如,我想写首惆怅诗,开始组织材料:三天没吃肉,人比黄花瘦……
现在的诗歌,来源于这个渠道的太多。至于原因,大家都明白,也会有体会。
还有一种诗,则是触景生情,感动于心而发乎于外。
这两种诗,能读出来。前一种诗往往看上去很精巧,但雕琢的痕迹很重,匠气呛鼻,像刚刚做出来的家具。
而后一种诗,因为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所以看上去不是那么精致,甚至有些口不择言,但却有一种自然的气息在,像置身雨林,或行于花间,令人心有所动,心有所感焉!
二
写诗,大题小做,是功力有所不逮。没办法,不论。
写诗,小题大做,无病呻吟,却最是矫揉造作。
人家孩子高考考了省状元,搞个活动,敲锣打鼓,披红挂彩,甚至是骑马游行,都是可以的。省状元啊!乖乖,确实不得了!而咱们家孩子,考了个全班第一,这当然也是好事,值得肯定与表扬。但若也要披红挂彩敲锣打鼓骑马上街,那恐怕就有些过了。
见过了太多小题大做的诗歌,真是令人腻歪。情人送了条丝巾、给母亲洗了一次脚、老公忘了结婚纪念日了……哎呀,这就开始了,要么就欢欣雀跃,美得忘乎所以;要么就哭天抹泪、寻死觅活的。俗不俗啊?闹不闹啊?还有完没完啊?
还让不让人想静静了!
三
写诗,要有大眼界大境界,要能大回旋大反转。要钻之弥深,或望之弥远。要如豹驰于野,虎啸于山;或鹤翔于天,龙潜于渊。有些人写的诗,密密麻麻,咩咩挨挨,兢兢战战,活似一群绵羊挤在一堆,拽都拽不开。看上去真是觉得可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