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寒梅诗社是华中师范大学的学生诗歌社团,2013年春季由文学院一批热爱诗歌的学生倡导成立,并于2014年春季正式建立组织机构。寒梅诗社旧体诗、现代诗兼收并蓄,体现出巨大的文学包容性。社员以华师在校大学生为主体,兼有部分毕业校友及武汉其它高校诗歌爱好者。因为文学交流聚会多在梅园,故名之曰"寒梅诗社",并寓以傲雪迎春之意。
寒梅诗社立足于诗歌创作,围绕诗歌积极开展各种活动。2014年5月的端午诗会,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品粽子,诵楚辞,拈韵赋诗,同怀屈子。2014年12月的社刊《寒梅》创刊号正式发行,该书分为"工作简报"、"旧体诗词"、"现代诗歌"、"诗歌评论"四个部分,刊发了数百首社员及社外友人的原创诗歌作品。同时,寒梅诗社也走出校园,直面诗坛,社员的诗歌作品散见于《中华诗词》《中国诗歌》《星星》《诗词月刊》等著名诗歌刊物,在多个重要诗歌大赛中诗社社员也斩获颇丰。
进入到2015年,寒梅诗社以社课活动与游学活动相交融,以诗歌品评与微信推送为特色,致力于提高社员的诗歌创作水平与欣赏水平,开展更为丰富多彩的活动。我们相信,诗歌不朽,诗心不灭。
2013年春天,一群热爱诗歌的学生,自发成立了一个小的文学群体,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了文学沙龙;2014年春季,寒梅诗社正式建立组织机构,诗社这时才正式步入正轨。
"诗社的一大特色在于其包容性。"寒梅诗社社长辜学超说道。诗社对旧体诗、现代诗兼收并蓄;社员们的创作风格极具多样性;社员的覆盖面十分广阔,文理兼收;诗社不仅有华师本校的学生,还有部分其它高校的学生。辜学超表示:"我们一直遵循着兼容并包的原则,不同学科、不同学校之间相互交流才更有利于文学自身的发展。差异巨大,但诗心不变。"
诗社的另一大特色在于其虔诚的诗歌精神:立足创作。诗社目前一共有四十余人,社员们表示自己当初加入诗社时,都是因为自己喜欢写诗、品诗、评诗。在辜学超看来,诗社重在'诗'而不是'社',社只是一个外在的形式;他们要做的就是脚踏实地,每一步都要踏在诗上。坚持自愿,坚持创作,不谈空话,感受青春、友谊和诗歌。通过一个小小的诗歌平台,在收获自我中去传播温暖和诗的美好。
诗社13级成员,来自文学院的田丽雯谈到,诗社成员之间的交流是自由开阔和赤诚的,抛开了形式的束缚。诗歌的感悟本就存在着独立的私人空间,需要大家主动去读、去写、去尝试和反思。
折叠历经严寒梅花欲放
在前不久举行的"一二九"诗歌大赛上,寒梅诗社满载而归。校级比赛中,获奖成员为数不少,而在省级评比中,更是成果丰硕。诗社副社长杨超(笔名阿海)创作的《大江之阔》获得现代诗省级特等奖,柏玉美创作的《台南咏史》获得古体诗省级一等奖,白天伟的诗歌朗诵获得省级一等奖等。
此外,社员们还积极组织稿件,发稿上刊。国家级期刊《中国诗歌》2014年第8期"大学生诗群"栏目专题刊发了寒梅诗社9人的21首新诗作品;省级期刊《湖北诗词》2014年第4期集体刊发了寒梅诗社3人共计6首诗词作品;《武汉诗词》2013年第4期集体刊发了寒梅诗社5人共计16首诗词作品;同时,诗社也筹备策划了社刊《寒梅》,目前第一期已经正式发行。
虽然诗社成员屡屡获奖,其稿件也多次被刊登至各种期刊,但诗社大部分成员都是从大学才真正开始写诗,而其高水平创作也并非一日之功。谈及自己大一时创作的诗,辜学超笑着说"不忍直视"。而其创作水平的真正提高则是在大一暑假,那时他把《红楼梦》和杜甫诗集进行了逐字逐句地精读,经过了慢慢地积累,诗歌创造水平才有所提升。而诗社另一成员白天伟也是在上大学时才真正开始现代诗的创作,"不断地创作,不断地积累经验,诗歌才写得一天比一天好",白天伟这样评价自己。
折叠潜心创作丰富活动
"关于诗社的活动,印象最深的就是端午诗会。"提及诗社活动,辜学超这样回答道。2014年5月份,恰逢端午时节,寒梅诗社举行了端午诗会。诗社成员和很多关心寒梅诗社发展的老师共同参与了诗会,值得一提的是,汪文汉老师也参与了当时的活动。汪文汉老师与社员们交流了时代的灵魂问题。汪文汉老师认为,中华魂要寻其根源,"国魂凝处是诗魂。"诗会结束后,汪文汉老师以个人名义向诗社捐赠支持,希望寒梅诗社能繁荣校园文化,凝聚华夏诗魂。
寒梅诗社每隔一段时间会举行一次社课,即确定一个主题,社员们积极创作,但并没有创作上的硬性要求。在14年8月的七夕节时,社员们以QQ群为媒介,写诗评诗,创作颇多。
而游学活动也是诗社的特色,诗社在今年4、5月份分别组织了昙华林游学和听涛阁游学,游学过程中,社员们随行赋诗,吟咏慨叹。
目前诗社最日常的活动是通过寒梅诗社官方博客、官方微信(ccnuhmss)公众平台推送诗社成员的创作。社员们写诗,读诗,评诗,读写结合,在评读与交流中不断反思,发现和成长。
寒梅诗社一路成长,不忘诗心,坚守诗歌精神。这正如副社长阿海所说,当面对着诗歌,读它或者靠近它时,就如同在面对着另一个自己并在靠近自己;诗歌,是我们表达的另一种可能,是与回忆、与爱和美、与生命中美好的故事对话的机会。
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
组织机构
诗社设社长一名、副社长一名,由社员公选产生。第一届理事会设秘书处、编辑部、宣传部三大部门,第二届理事会换届时改宣传部为活动部。并下设秘书处、活动部、编辑部三大部门,各部门负责人由自荐、推选产生,社长任命。各部门原则上各有分工,各司其职,在具体任务中则可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为了弘扬中华楹联文化,另特别增设楹联部,负责诗社楹联的创作与普及。三大管理部门的职责分别是:
(1)社长、副社长。诗社社员拟分为古诗组、新诗组两组,以便组织相应的诗歌活动。社长、副社长分兼两组组长。社长须在诗歌创作尚起示范作用,统筹诗社活动,并在校内外刊物的组稿活动中进行质量把关。
(2)秘书处。主要负责社员人员管理,财务管理,以及对外交流。
(3)活动部。主要负责游学和社课等平时活动的策划组织。
(4)编辑部。平时主要负责收集整理稿件用于微信推送,每年12月出刊时负责《寒梅》诗刊的编辑工作。
折叠第一届理事会
社长:辜学超
副社长:阿海(杨超)
秘书处:王祉薇、符冰清
宣传部:欧阳国婷、陈兴强
编辑部:张靓、汪璐、李潆萱、马丹丽、白白(白天伟)
折叠第二届理事会
社长:田丽雯
副社长:刘倩
楹联部部长:姚举旗
秘书处:符冰清、何灵秀
活动部:常升、詹升强
编辑部:米歌、游敏、吴运思
折叠甲午端午诗会
端午诗会是寒梅诗社的特色活动,每年端午节期间举办。
2014年5月24日上午9点,寒梅诗社在文学院三楼报告厅举行了第一届端午诗会。来自校内外的29诗友和5位关心诗教工作的老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次端午诗会活动分为社长总结,诗歌朗诵,拈韵赋诗,诗歌交流四个环节。在第一个环节中社长辜学超同学总结了这学期的诗歌活动并谈到了立足诗歌创造的重要性。在接下来的诗歌朗诵环节里,有九位诗友进行了现场古诗朗诵,诗友们或以《楚辞》缅怀屈子,或诵读自己的原创诗歌,还有的诗友用方言吟唱。给在场的听众们带来了一场古韵的洗礼。在拈韵赋诗环节中,老师们随机抽取韵部,然后请诗友以是十分钟为限进行现场赋诗,诗友们即兴挥毫,同怀屈子。
在朗诵和拈韵赋诗结束后,老师和诗友进行了关于诗歌的自由讨论。在讨论中,老师和诗友们都谈到了自己和诗的缘分以及对于诗歌的一些认识。同时也就现在诗歌的推广、创作、发展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谈论诗歌的过程中老师和诗友们都意识到了传统文化传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汪文汉老师指出,当今有种"魂不附体"的社会现象,"魂"是指传统精华,它与我们当代人产生了疏离,他强调,"魂"要附体寻根源,"国魂凝处是诗魂",而我们时代,也应该有自己的魂。熊培粹教授指出,当今教育要提倡诗教,诗教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孔子编写《诗经》的时候,"不但是文科,理工科也要学人文科学",她希望发挥自己的余热,为诗教做出自己的贡献,化泥护花。而段维老师则从诗词创作和吟唱的方面为同学们作了指导。
最后,在诗友们对于诗歌的展望和坚持中,在"诗歌不朽"的概叹里,诗会圆满结束。
折叠乙未端午诗会
2015年6月19日下午两点,华中师范大学第二届端午诗会于九号楼一楼报告厅举行。
本次诗会由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与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办,寒梅诗社承办,桂棹国学社协办。华中师范大学原副校长汪文汉、原外国语学院教授熊培粹、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朱斌、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编辑段维、总编室主任张忠以及文学院孙正国教授出席了此次诗会。
寒梅诗社新任社长田丽雯首先致辞,她简单介绍了寒梅诗社的发展情况。寒梅诗社在文学院以及校关工委的大力支持下于2014年正式成立,社员以华师在校大学生为主,兼有部分毕业校友和武汉各高校诗歌爱好者。诗社秉承和谐包容的理念,新旧体诗兼收并蓄。此次的端午诗会是寒梅诗社的精品活动之一,它象征着一种永不逝去的诗歌精神,这是一种缅怀,也是一种传承。
之后,诗社部分成员以及武汉其他高校诗社代表进行了诗歌朗诵。诗社文学院14级的万文镜首先朗诵了勃朗宁夫人的《十四行诗第七首》,而来自武昌首义学院的陈焱和周星宇则以方言的形式分别朗诵了李商隐的《无题》和陆游的《哀郢》二首,"离骚未尽灵均恨,志士千秋泪满裳。"从平缓流畅到急促欢快,寒梅诗社前社长辜学超深情款款地朗诵了姜夔的《暗香》和《疏影》。
本次诗会还展现了寒梅诗社的传统项目--现场拈韵作诗。规则要求参与人员随机抽韵,在30分钟的时间内现场赋诗。在此期间,诗会还现场发粽子,邀请观众进行现场朗诵,并进行了根据对联猜武汉景点的游戏。
前不久获得复旦大学光华诗歌奖的阿海在朗诵前也谈道了自己对于诗歌的看法,"诗歌是一种兴趣,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它就在你身边,一直存在于你的生活中。"之后所进行的诗歌朗诵中,不论是田丽雯和周荣的《我的财富》,还是马琳月、梁柏燊和李贺文所带来的中英文版《青春》,都生动地诠释了这一点。
华师出版社总编辑段维老师对寒梅诗社的发展充满了期待,他希望寒梅诗社今后继续传承传统文化。原外国语学院教授熊培粹老师也说道:"喜欢就要坚持下去,坚持就是一切。"
诗社刊物
《寒梅》为诗社刊物,每年12月湖北省一二九诗歌散文大赛时出刊,面向社员及社外诗歌爱好者征稿。社刊栏目下设旧体诗、现代诗、诗歌评论三大板块,力图从创作实践和理论水平两方面入手,提高社员的诗歌创作水平。2014年12月出刊一期。
在平时,也会编辑社员诗歌作品小册子,以促进诗社社员的创作交流。《第十二秒》是寒梅诗社编辑的现代诗小册子,由白白策划,不定期精选社员优秀现代诗歌进行发布。2015年5月、6月各出刊一期。
折叠丁字路口
《丁字路口》是寒梅诗社编辑的旧体诗小册子,主要负责刊登社员优秀的诗词、楹联以及相应诗歌评论文章,尤其注重社员之间的相互点评,以期在切磋中得到进步。2015年6月第一期出刊。
|